详情

琼侨在缅甸之五:缅甸琼州会馆的前世今生

万泉文苑 5338阅读
琼海在线
琼海在线Lv.23楼主+关注
2022-09-13 10:01 来自海南

琼侨在缅甸
第五章:缅甸琼州会馆的前世今生

作者:马瑞、黄良丰


屹立缅甸仰光街头祈福求安的天后宫妈祖庙

同乡会和宗亲会两大组织是华人华侨最重要的两大支柱。华人华侨在迁居缅甸的过程中,通常以老乡血缘性、地缘性为纽带形成社区和社会团体,以籍贯为基础的同乡会会馆是华人最早的社团组织。时至今日,以籍贯为基础的同乡会仍然盛行,如曼德勒云南会馆、广东籍的五邑会馆、福建籍的福建堂会馆。同样,来自海南籍的琼侨所创办的会馆为“琼州会馆”。地域身份色彩极为鲜明,个人身份非常明显。琼州会馆的参加人员,最起码的一点是能以流利的(或半生不熟)海南话进行交流沟通。会馆书面沟通都是使用汉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都一直保留着,尤其是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更是。因为同一祖籍地的人员彼此之间语言相同,信仰相近,文化相通,办事议事容易形成一致。在缅甸,妈祖天妃是判断华人华侨是否来自沿海地区的重要文化符号。琼侨与福建、广东华侨一样,对妈祖文化较为认同,都比较崇拜妈祖。许多资料证明,琼侨早期社团组织的形成,源于神庙的产生及其对关公妈祖观音菩萨的崇拜。琼州华侨主要来自琼海、文昌、琼山、万宁。这些地方都靠海,人多地少,他们经过各种渠道来到缅甸,大部分人都选择以仰光为居存地。他们在厂矿、餐馆、橡胶园里卖苦力。生存的艰难和思乡情切,都无不让他们对海南老家有无限的追忆和思念。但妻离子别远离家园,心灵无所依,情感无所托。他们发自内心对神明神庙的崇拜,一是慰籍灵魂祈求神明庇护逃脱苦海;二是希望神明保佑家乡公婆父母及妻子孩儿平安无事。于是,自然而然就创办并形成了“神庙、宗祠、会所、会馆、联合会”等一系列社团组织。这些社团组织逐步成为广大琼侨联络感情、聚会祭典、共谋福利的地方场所。这些地方,不仅仅是满足华侨消灾祈福的精神需求,更是广泛联络散居各地华侨开展互帮互助,介绍新客落脚点和介绍工作等需求。在联络乡谊乡情、共谋同乡福利,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同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直以来,这些场所在为祭拜祖先,慎终追远,凝结乡情,救济乡亲,参与经济发展提供帮助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和做出贡献。离乡背井,远居异国,远离亲人,寄人篱下。同样的际遇,同样的情感需求,我们的琼侨需要抱团聚会,互相依赖,互携互助上谋发展。于是,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缅甸琼州会馆因时因地在仰光20号街100号宣告成立了。会馆结构原为本屋,建造费用由在缅琼侨捐献。发起人为詹行意、王若福、卢鸿美、梁国权、李家宝、卢业进、周继权。这些人,可以 说是成立兴建缅甸琼州会馆的原老,是开馆祖。


海南乡亲联络感情、聚会祭典的仰光缅甸琼州会馆

血缘地缘的结合,乡情亲情的联系,固定讲海南话的海南人,深深的家乡情结让他们走到一起,聚在一块。同心同德,同心协力,形成了琼侨人在缅甸历史上最早最有规模的琼侨会所——琼州会馆。会馆继承发扬华人的优良传统,接济困难乡亲,鼓励子女读书,联络乡情增进乡谊,为缅甸过世无儿无女在身边的孤寡老人安葬在一个集中的墓地中。有专人管理,每年清明节组织扫坟。这就是琼州会馆的前世。由于种种原因,琼州会馆建馆时的史册资料已化为灰烬荡然无存。但据年老的胡进川和李月英说,他们小时每年到了春节、元宵等老家传统节日时,父亲都带他们到会馆来,那时候,都是携儿带女全家大小衣着鲜艳,穿着漂漂亮亮,高高兴兴来会馆,除了烧香拜祖,还进行大聚餐,各种大鱼大肉,各类水果甜品,应有尽有。大人快乐,小孩也高兴。


李月英与前任会长卢鸿习接受采访

据前任会长卢鸿习说,191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把缅甸琼州会馆烧光,化为灰烬。1918年,发动琼侨众兄弟捐款,才建起钢筋水泥结构的琼州会馆。会馆虽然面积不大,但一直保留保存到1997年。历经近80年春夏秋冬,缅甸琼州会馆成为琼侨慰籍心情、寄托乡情、聚会议事、襄助福利的公共场所。因为场地狭小,年久失修,房屋已老化破旧。1997年,在众琼侨乡亲的努力下,一座五层楼的会馆又迁移到新街位置,每层150平方,一楼为议事之地,二至五楼出租。新馆落成时,除琼侨琼籍卢、王、李、燕、杨、周、符、林等居住在仰光的兄弟齐聚外,从仰光颠沛流离到美国的吴坤昌、李环顺、史业智,到了台湾的周南琼纷纷捐款表爱心;战火中从马来西亚落籍北缅甸山区高桑的庄耿波,独资捐款赶造观音菩萨一尊;2016年6月15日,时任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代表海南省委省政府接见了会馆馆长和执行馆长卢鸿习和符国洋,并代表政府给会馆捐助人民币15万元,帮助会馆加以维护和修整。会馆大门两侧对联写道:琼林玉树生奇宝,州邑财源聚异邦。


庄耿波玉照

刘赐贵代表海南省委省政府捐助的照片悬挂在仰光琼州会馆

缅甸琼州会馆创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第一任会长为詹行意,历任会长依次为王始福、卢鸿璋、郑心清、卢业进、胡进川、卢鸿习、符国洋。

1967年排华事件后,不少定居在缅甸的琼侨移居到美洲、欧洲、澳洲、台湾香港等地,琼侨人数骤减,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定居在缅甸的琼侨人数不足一千人,多数聚居在仰光、曼德勒等大城市,散居其他城乡的人数不多。现在会馆门前冷冷清清,每年聚集会馆的人数越来越少,后一代的琼侨对会馆较为淡漠,关心程度不高。


缅甸仰光大光塔做佛事的妇女们

在缅甸仰光采访琼侨过程中,我们还深深感到,热心热情于琼州会馆事务的华侨前辈不少已作古,现活着的也年事已高,由于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的原因,参与度热情度也大不如从前,其后代对此更是漠不关心,乡情有渐渐淡化的趋势。尤为让我们感到遗憾的是,缅甸最大城市仰光,没有一所属于琼侨的华文补校,会馆也没有开启起有影响的文化交流和有规模的民俗文化传承活动。

喜欢此帖就给TA打赏~

感谢您的赏脸阅读

3
5
10
15
20

打赏后这些钱都会交给作者

您的城市币余额不足

广告图片 广告

可能感兴趣

没有任何回帖,回复抢沙发~
1 509
城市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