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一代船王何达启

万泉文苑 10953阅读
大村文客
大村文客Lv.19楼主+关注
2022-11-18 22:05 来自海南

一代船王何达启
蒙乐生

清朝末年,何达启下南洋,当胶工,开锡矿,干苦力,积铢累寸,创办了海南第一家森堡船务公司,驰骋“海上丝绸之路”;他投资入股何麟书创办的琼安胶园,在海口义兴后街兴建被称为清末“第一豪宅”的何家大院……为此,坊间一直传说他的人生传奇。

出生贫苦“去番”创业

清同治二年(1863年),何达启出生在万泉河下游南盈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其时,第二次鸦片战争刚结束,外国在华势力急剧扩张,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百姓水深火热。南盈旁近博鳌,是海南人“去番”的一个港口。耳濡目染,他15岁便与村人一起下南洋。

与当年大多数海南人一样,何达启乘坐帆船“去番”。在大海里飘荡,帆船在波峰浪谷中颠簸,一会儿被浪涛抛上天空,一会儿被急流抛下水底,可说是九死一生。按家乡人闯海经验:一顶斗笠,一个冬瓜,斗笠防日防雨,不幸落水冬瓜既可做浮标又可充饥。

帆船一艘,闯入大海,随波逐流,听天由命。在浩瀚的大海上行船,屈身于狭小的船舱里,卷曲得手脚酸痛肌肉发麻。这时,他看到一艘巨轮从身边呼啸而过,海水冲击波使帆船猛然起伏,剧烈振荡使帆船几乎沉没……他想,什么时候我也能乘坐这样的轮船?

虽然风波凶险,但最终安全到达。他先到越南,在那里种橡胶,当胶工,辗转几年,日子过得并不顺畅。不久,他去马来西亚,在那边开锡矿,干苦力,岁月难熬。打工需要一副好身板,好在年轻力壮,他也肯出力气。他不停地变换工种,不断寻找机遇。

当时,外国资本家纷纷在通商口岸建立船坞和工厂。也就在这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何达启到德国籍船长家当佣工。机会来之不易,何达启凭闯海人的勤奋敏锐,刻苦耐劳,勤勤恳恳,尽心尽职,竭诚服务。

有一次,德国船长夫妇回国度假,匆忙中丢失了一个大箱子。他们原先以为,箱子里财物贵重,不可能失而复得。可是,德国船长夫妇度假归来,箱子完璧归赵。船长夫妇喜出望外,对这位佣工刮目相看。船长拿出一沓钱送给何达启,表示他们的谢意。可是,何达启拒绝了,说是他应尽的职责。何达启以他的勤奋、本分、诚恳、信实,赢得船长赏识。

有人说,这是机遇;有人说,这是诚信;有人说,这是本分。机遇加诚信加本分,使德国夫妇相信何达启是可信之人,可塑之才,便送他到德国汉堡学习轮船业务。三年磨炼,何达启业务纯熟,眼界开阔,成了轮船公司帮办,为日后创办船务公司奠定了基础。

创办海南第一家“森堡船务公司”

中国有句古话:“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意思是用违背情理的手法得到财物,也会不合情理地失去。何达启也许不了解这句话的深刻意蕴,但他却是按这种理念工作生活,并传承这种精神,用海南话来说就是“诚实做人”。为此,他的人生之路也越走越宽。

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正是这种思想品德成就了何达启,感动了德国船长。从此,德国船长视何达启像亲生儿子,用心培养,教他英文,安排他到德国学习技术,在往返海南至德国的远洋轮船上历练,干伙计做水手;继而,帮办代理海南轮船业务,让他独立操作。

到德国学习,何达启大开眼界。他的脑海里不时涌现乘坐帆船过海,遭遇油轮剧烈冲击的惨痛经历。为此,他暗立决心,一定要在海口港拥有一艘属于海南人自己的油轮。1890年,何达启27岁,他终于实现了理想,拥有一艘驰骋“海上丝绸之路”的油轮。

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何达启创办了海南第一家“森堡船务公司”。远洋船务公司的船队规模最大时达到10艘,几乎垄断了海南的石油贸易和船务运输业务,连一些德国、英国人都到他的公司打工。何达启声名远扬,成为海南最早呼风唤雨的有实力的资本家。

《海南百科全书》如此记载:何达启,字华甫,名荣光。清末民初著名侨商。1890年,何达启创办第一家远洋“森堡船务公司”,代理海南石油和开展多种业务经营。鼎盛时期,何达启的船队称雄海上。其中,一艘船往返海口与汉堡,其他的船经营东南亚航线……

除了航运,何达启还兴办南发公司、琼盛号等企业,投资涉及海运、邮电、橡胶、石油等行业,成为海口首富。何达启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是海南早期实业家;投资教育,兴建海口第一所民办华海中学,成为海口名副其实的慈善家,被清政府授予花瓴候选同知。

当时,帝国主义严密控制橡胶种子外流。何达启利用往返国内的机会,三次冒险带回橡胶种子,成了海南“橡胶王国”的开发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何达启和叔叔何麟书创办海南第一个“琼安胶园”,十年后胶园收获烟片,为橡胶事业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兴建海口第一豪宅“何家大院”

何达启于光绪年间兴建了当时海口市规模最大、造价最贵、造型最美、时论最奢华的私家豪宅。大院建楼三幢,风格中西合璧,院内建造花园,面积近3000平方米。落成之日,一时观者如鲫,巷议如潮,何家大院成了市民茶余饭后闲聊的谈资。

在时人眼里,作为主体建筑之一,西欧风格的大楼美轮美奂,金碧辉煌。楼内雕塑,图案生动,线条流畅,异常精美;西洋壁画,欧美风情,西方工艺,引人瞩目。当年,三幢楼房互相连通。因种种原因西欧风格建筑后来被拆毁,现仅存中式门楼及南洋风格大楼。

百年风雨,岁月洗刷,大院逐渐衰败,但门楼依然屹立,顶端木雕仍然完好如初。这座富有诗情画意的院落,它背后的家族故事浓缩了海口市一百多年的历史。走进南洋风格的大院,眼前蛛丝马迹已足以显露旧时豪华。虽历经百年踩踏,但地板的轴面依然晶亮。

何达启的根在海南,家在海口,他每次往返南洋都精选建材,大到笨重梁柱,小到细部装饰,每样都分门别类,取舍有度。那是主人是对家庭家乡的挚爱,就像院内古树,虽然干高数丈,但仍落叶归根。他的曾孙说,三幢大楼三种风格,表现了祖父的故园情结。

何达启生于琼海,故园情深,兴建中式大楼,是乡土情思,家国情怀。南洋谋生,多年打拼,历经艰辛,热带风雨,南洋骑楼,历历在目,无法忘却,兴建南洋风格大楼,是人生记忆。而游学西欧,开阔眼界,立足海运,发家致富,是兴建西欧风格大楼的缘由。

三幢大楼,风格迥异,出类拔萃,对周游世界、阅历丰富的何达启来说很为平常,但对一百多年前边陲小镇的市民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那时,海口所城还在,骑楼老街初建,街市未开,何家大院成了市民了解西方建筑的一扇窗口,在小镇刮起一股西欧旋风。

喜欢此帖就给TA打赏~

感谢您的赏脸阅读

3
5
10
15
20

打赏后这些钱都会交给作者

您的城市币余额不足

广告图片 广告

可能感兴趣

没有任何回帖,回复抢沙发~
4 470
城市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