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岚Lv.22楼主+关注
- 2023-12-06 15:21 来自中国 海南 海口
《琼剧<南侨情>问世之路》四十九
第42章巜讲好海南故事一一喜看新编琼剧《南侨情》》
编者按:
《南侨情》排练阶段,编剧托塔洋乡贤王飞把戏本转发曾走滇缅路、对南侨机工认识较深刻、现任琼海市侨联副主席、《琼海通讯》主编的王路生以征求其意见。王飞乡贤回馈说“王主任对你写的剧非常赞尝,他说:你剧本写非常好,很内行,太精彩了。别忘了下一次有机会一定要邀请他参加”。
讲好海南故事一一喜看新编琼剧《南侨情》
文/王路生
国内首部以讴歌海南籍南侨机工回国抗战,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而英勇浴血在千里滇缅公路线上的英雄壮举的新编琼剧《南侨情》,近日在嘉积上演,引起轰动。
这是以琼海华侨王云峰等琼籍南侨机工的英雄团体为蓝本而精心创作的一部本土琼剧。编导者为此剧付出了莫大的心血和艰辛的劳动,为广大戏迷奉献了一场非常难得的精神盛宴。
该剧曾于今年7月6日在塔洋首演。
11月30日晚,我到市青少年宫观看了此戏。总体感觉是,题材新颖,剧情紧凑,演绎到位,幕景有创意。
南侨机工,这个为中国抗战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群体,其独特的恢宏史诗和历史功勋永载史册。
1939年,中国抗战处于非常艰难时期,国内所有港口和交通运输线几乎被日军封锁,国外援助的抗战物资的输入唯有靠滇缅公路,但缺乏大量的汽车司机。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关健时刻,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登高一呼众者应,南洋各地三千二百余名青年华侨踊跃报名,回国加入抗战的革命洪流,其中海南华侨达八百余名。而王云峰,他满腔热血回国抗战的经历和传奇一生让后人敬仰。
作家李高兰以王云峰的传奇故事为蓝本而精心创作的这出好戏。全剧除了序幕外,共有:勇赴国难、惠通桥畔、海外寻夫、重返战场、启程回国、家乡团圆六场戏。
据了解,在《南侨情》之前,国内还未有过此类题材的戏剧上演。编导敢于触及,立足本土,讲好海南故事,讲好南侨机工故事,精神可嘉。李高兰作家为打磨好剧本花了十二年时间和精力,导演和作曲家全身心投入创作,琼海市政府和琼海市旅文局鼎力支持,通力合作,才使这部新编琼剧绽放出新鲜的花蕾,幽香、悠长而迷人。
《南侨情》的剧情节奏把握得很好,开场是主角王云鹏下南洋时,和爱妻李荷花含泪告别,互赠亲手绣的“云中大鹏搏击长空”“出水荷花质本洁”的勉励赠言的手帕的场景。紧接着就是在南洋报名回国参战,惠通桥畔遭遇飞机轰炸等。剧情随着唱腔和锣鼓等乐器分贝的起起伏伏,一波连着一波,将主人翁在抗战前线的满身热血,不怕流血牺牲的壮举做了多层次描摹,独白,清唱,高腔,伴唱等艺术手段互相叠加,相互交触,既增加了人物的鲜明性格,又很好地烘托出人物的精气神。特别是最后一场“家乡团圆”,将戏情冲突引向高潮:一边是荒山上主人公的假墓碑,另一边是真主人的归乡认妻,此时的李荷花却处于两难选择之间:当年她南洋寻夫不见,不幸落难时被好心人(后来的丈夫)所救并组成新家庭,此时此刻她见到众人都认为已在战场上“牺牲”的王云鹏。面对渡尽劫波后的王云鹏,历尽磨难的李荷花,不得不面对两难选择……看到这里,我觉得编导在处理这场戏之前,已经做足了功夫,让观众看得酣畅淋漓,连声叫好。
琼剧创新是一场新革命,但不能脱离传统琼剧的基本唱腔设计和音乐设计。有人打着改革的旗号,硬生生的把琼剧改成了海南话歌剧,对此,我是不敢苟同的。《南侨情》在这方面就力避海南话歌剧之嫌,对白、唱文皆遵循传统琼剧的原汁原味,戏迷听了也过瘾。在幕景上,该剧也有创意,观赏性十足的背景大屏幕,下南洋的码头设计,乃富有层次生动的动漫设计。随着剧情节奏和推进,所出现的诸如风雨交加、飞机轰炸惠通桥让人震撼的场景,栩栩如生;下南洋的码头设计……恰到好处的运用现代舞台高科技,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力。
《南侨情》立足本土,以戏剧的样式,为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讲好海南故事,讲好海南华侨故事,为进一步丰富海南人民的精神生活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也是海南戏曲艺术的重要收获,可喜可贺。当然,该剧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主题的开掘和立意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前几场的剧情仅仅满足于常规性叙事,人物戏剧冲突不太明显,人物张力和深度挖掘上还有若干可能。艺术创作贵在高于生活。如果该剧设置一条副线,设定日军某少佐军官在参与侵略战争中进行反思,后来他站在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立场,重返中国向抗日英雄王云鹏下跪赔罪等情节,从这个角度上去立意和创作,那么,这部戏剧的张力和深度,也许会引起更多人的共鸣。当然,这是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另外,在细节的处理上该剧也欠严谨和完整。男女主角的定情信物手帕,在开头和梦境中出现过后再未出现。在高潮戏中,王云鹏和李荷花在家乡重逢相认拥抱和落泪时,观众此时此刻的心理期待是:双方拿出手帕互帮对方擦掉脸、腮边眼泪,可是偏偏不见这件最具温情、历尽沧桑的手帕的出现,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全文完)
为广泛宣传南侨机工、弘扬南侨精神,欢迎文友、朋友们广为转发!